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金秋老体2015年第6期


高尔夫燃点我的美丽黄昏

/姚茂敦

退休前,我在国企担任副总一职,经常陪客户出去打高尔夫,当时多考虑工作应酬,虽然专门找高尔夫教练练习过挥杆姿势,但那时对这项体育活动并不上心,也不觉得能有多大强身健体的魔力。退休了,整天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周末老朋友约我出去打高尔夫,原本觉得没多大意思,但呆在家听老伴唠叨更无聊,这才前往。没想到这次打高尔夫,因为是纯粹的朋友聚会,少了公事洽谈,少了同行应酬,反而让我特别尽兴,尤其是当我打出一记秒球,一杆进洞时,老朋友报以热烈掌声,令我心里像是乐开了花,之前呆在家里的烦闷也一扫而空,站在碧绿如盖的草地上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空气,运动后的身体,好舒服啊!

打完高尔夫,看我还有些恋恋不舍,老朋友打趣说别舍不得走啊,下次咱们把家人都带来,来一场“家庭比赛”,全家总动员,再一战高低。别说,老朋友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要知道高尔夫球运动植根于大自然,那是相当适合老年人户外休闲的运动哦,它运动创伤少,还适合全家人集体参与,人老了,不就求一个心理乐呵嘛?心里快乐了,还能健身,真是一举两得的事!

当然,作为一个有浅显基础的高尔夫爱好者,我现在算是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将“高球事业”好好地进行下去,想想这项运动再度挑起我的学习热情,自己都感觉自己额头上皱纹少了几条,头上白发减了几根,倍儿年轻呢。

说起来,高尔夫既是一项竞技性运动,也是一项艺术性运动,说它是艺术性运动是因为在高尔夫挥杆技术中要做一个完美的平面运动,并且每一细节之间的衔接要非常的流畅,同时对身体素质能力要求也很高,完美的高尔夫挥杆会令人心旷神怡,击球的感觉以及完美的效果都会让人兴奋,但是完美的高尔夫挥杆,并不是初期“学员”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的,高尔夫初学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像肩部,这是一个极容易出现错误的部位,无论是在上挥杆阶段还是在下挥杆阶段。在上挥杆阶段,肩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肩与双臂连接成一整体,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一起转动,并不是双臂与肩是分部转动的,这是极易出现的错误动作。

脊柱是人体中很重要的部位,如果没有脊柱人就不能直立行走,同样高尔夫球运动也是如此,如果在打高尔夫球时,出现驼背现象,那是不可能打出好球的。一名好的高尔夫职业球手的背部是平直的,而高尔夫初学者在练习挥杆时往往会出现驼背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准备姿势上,准备姿势是挥杆技术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动作,在准备姿势中要求背部平直并且从臀部开始前倾,以便形成一定的脊柱角度,同时也要求腿部微微弯曲,腋下、膝盖和脚心在一条直线上,这是基本的站姿。

我虽不算是高尔夫的初学者了,但毕竟之前不是“认真对待”这项运动,现在为了应老朋友的“家庭挑战赛”,决定沉下心去注重基础,熟练掌握挥杆过程中各阶段的衔接,这可是高尔夫挥杆技术的重中之重,当然,在练习挥杆技术过程中也要借助一些相应的器械进行练习,有助于加强技术,同时也锻炼了力量,所以小区的健身房,为了我的“高球梦”,我决定要开始征用你的器械进行合理练习了!

 

                      滑轮上的青春

/王之宏  讲诉/李明轩

      说飞行,我们得往前聊。

      年轻时,我差点成为一名飞行员。当时东北一个军事飞行大队招飞,我家亲戚在那边给我报了名。十八岁的我,由父亲领着去试考,一关关都没问题,眼见就要成功了。可在最后关头,不知是我太紧张,还是水土不服,居然在试场里流鼻血,虽然军医反复检查我的鼻子,没发现任何器质性的问题,可因为当时竟争激烈,我这一通鼻血就断送了我的飞行大梦。那种挫败感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这人天性爱好体育。一辈子虽在工厂上班,可体育一直是我的个人长项。跑步、游泳、足球、摔跤……多少个星期天,我上午是一个队,下午又是一个队,别人是歇一天,我是玩一天,体育真的让我入迷。这些年,也是仗着爱好体育打下了好基础,如今年过七十,我没住过院,没怎么生过病,身体确实不错。

      爱上旱冰是前年的事。以前我不愿意玩旱冰,觉得它有点小儿科,心里还有种偏见,觉得这是女人的体育,大老爷们玩这个不够好看。前年冬天吧,我们全家去山里滑了一次雪,那感觉太好了,像要在雪地里飞起来一样。回来后我就尝试着去公园旱冰场寻寻瘾。一来二去的,就这样,我开始扔下其它体育爱好,一门心思玩起旱冰。

      因为我身体底子不错,学旱冰差不多一个月就已经很熟练。当时我在南门外的环城公园旱冰场玩,场上就我年纪最大,租冰鞋人的老不放心,跟在我旁边一个劲地提醒,老同志,你要慢点啊慢点。

刚开始玩时我不爱戴头盔,觉得闷,也没什么必要。后来目睹一个小伙摔了鼻子,我有点警觉了。从那以后才开始配齐装备。现在我上阵是一顶安全帽一身运动服,膝盖还有皮护膝。说来也骄傲,我学旱冰没怎么摔过跤,虽然人老了,平衡能力差,但因为我滑得慢,也掌握着要领,如果摔倒,一定上身往前趴,绝不后仰,所以玩旱冰这么久我身上没带过伤。

以前打球时,我胳膊肘儿和肋骨受过伤,所以花样滑冰我一直没怎么尝试。我最经常玩的姿势是双手向后上身前倾,就像一只鸟儿那样平地滑。我的速度一直也不怎么快,毕竟老胳膊老腿儿的,安全还是第一位。每当我在旱冰场静悄悄滑行时,我觉得自己是平地飞起来了,老当益壮也好,自我宽慰也罢,反正那种我还行的感觉很自得很美好。

现在南门外的旱冰场拆了,更多时候我在省体育场或公园里滑。无论在哪儿滑,周围玩的人都比我小。我戴着帽子,谁也看不出我到底多大年纪,可帽子一摘立刻就有人惊叹:哎呀,你多大年纪啊,你是教练吧。

如果说年轻时体育是种爱好,上了年纪我更愿意说体育是一种日常运动。我身边有不爱运动的老年人,也往往,他们的身体状况让人堪忧。生命的确在于运动,老年人爱好一项体育运动,不就是找个理由让自己加速运动起来吗?有时我也带几个老伙伴一起玩旱冰,但他们都不坚持,学一两次就放弃了,说太难了。说到底,旱冰的确是有一定危险度的运动,我也不勉强他们。可是我对他们说,无论选什么,还是应该让自己有所爱好的,不然,你怎么相信自己还行呢?

活下去,活得好,其实就是——我觉得我行。

心里揣着什么,外在就会反映什么。我希望我有一颗年轻态的心,也希望我有不加速老去的身体。

崔汉章,94岁的健康偶像

/郭德全

崔汉章19214月出生。今年94岁的他,日常生活基本都是自己打理,很少假手于人,是很多老年人羡慕的健康偶像。提起养生之道,他有许多经验。

一、坚持锻炼。崔老年轻时就有坚持锻炼的好习惯,退休后他曾是老年门球队一名出色的门球队员,在比赛中多次为队里争得荣誉。即便现在94岁高龄,他也时常出现在门球场上,打比赛,找感觉。单位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从不落后。

二、生活规律。规律的生活能够让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保持比较稳定。崔老的生活很有规律,按时一日三餐。每天坚持散步,下棋。

三、心态平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崔老练就了宽广的胸怀。他认为人生要做到三件事,一是人体自身的和谐平衡,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平衡,三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平衡,才能真正达到泰然处之。

四、注意学习。他喜欢读书看报,离退休活动室每天只要送新报纸过来,他都认真的阅读,和大伙一起讨论报上的新闻。他还经常为离退休职工活动献计献策,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汪世华,70年的健美路

        /王韦燃

    有些运动,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比如百米赛跑上,都是博尔特这样的年轻人称雄;奥运游泳比赛中,也鲜见40岁的冠军。健美,则更被视为力与美的结合,是青春的展示。但有那么一位老人,83岁高龄依旧活跃在健美舞台之上。他就是汪世华,一位近70年来谆谆不倦走在健美路上的人。

追随健美大师

    1948年,不到20岁的汪世华带着梦想来到了上海,有幸成为我国著名健美大师赵竹光的第一批弟子。赵竹光先生堪称亚洲健美第一人,曾在上世纪30年代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健身组织,也是亚洲最早的健身组织“沪江大学健美会”。 汪世华遇到赵竹光先生时,赵先生刚做完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那就是在上海八仙桥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男子健美比赛。赵竹光和曾维琪等5人参加裁判,2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柳庵获得这次比赛的全场冠军。这次健美比赛,标志着是中国健美运动的诞生。

    对于年轻的汪世华来说,什么是健美,健美运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还不是那么清晰。那时候他只知道凭着一身蛮劲,举哑铃、玩单双杠。训练之余,他看到队友们在一起比试着,膨胀出的一块块肌肉让他着了迷。“我为什么没有呢?”他一边心生羡慕,一边也在自己追问。

“要肌肉,要健美,就得持之以恒,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最美。”这时,赵老师的一句话让汪世华醍醐灌顶。他就此坚定了健美之路,每天早上4点钟,汪世华准时起床,稍作活动后,开始到户外跑步,经常是一跑就是一两个小时。在健身房里,他认真进行器械健身运动,单双杠、哑铃、杠铃,只要健身房里有的器械,他都要练。就这样,赵先生的话宛如播下的种子,在汪世华的心中生根发芽。当时的汪世华并不知道,这一练就将是近七十年。

新中国的健美先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健美运动一度蓬勃发展。上海先后建立了“健美体育馆”、“强华体育社”等近十几个锻炼健美的场所,广州的健身院也发展到10间,北京、南京、苏州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坚持健美锻炼。在这期间,李君伟等健美运动员还应邀到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作了表演,这一次表演,汪世华也有参加。他当时还记得,在大会堂里,下面坐着近千人,上台的健美选手也有上百人。就这样一字排开,表演时所有的灯光都熄灭,只有一个追光灯逐个照着他们健美的身形。表演渐入佳境,到高潮时掌声雷动。

大表演结束后,汪世华就忙着卸妆。负责会务的同志走过来,希望他们再到后面的小会堂演出。在那里他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还过来捏了捏他的肌肉,说:“你这个是真的呀!”

但这股健美的春风没有吹拂多久,在60年代初期,我国健美运动出现了一些周折,健美运动被作为“资产阶级的体育观和唯美思想”加以批判,一时间各体育场所都转项专搞竞技举重,不少健美运动员转项搞举重,使健美运动停滞近20年。对于汪世华来说,这段时间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健美事业。少了观众,却有了恒心。他默默坚持着,等待着健美事业的下一个春天。

活到老练到老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健美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汪世华的健美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除了自己练之外,他也开始带起了徒弟,希望将健美事业发扬光大。特别是退休之后,少了一些羁绊,他更可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来健美。从退休到现在,他的徒弟已经成千上万,年轻的20岁,年龄大的已经50多岁,都在汪老的感召和带动下,练出了完美线条,更练出了健康。

    而对于他来说,因为长年的练习,在八十多岁的年龄,依旧拥有年轻人一样的身材。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却有着二十多岁的身体,这近乎返老返童的奇迹,让人看了无不啧啧称奇。他的故事也慢慢吸引了大众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包括凤凰卫视等诸多电视台,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访,上了鲁豫有约后,认识他的人也更多了,对他能坚持七十年健美路,人们送上了赞美和祝福。就连经常抱怨因为家里徒弟太多,导致“家里都不长草”的老伴,也对他有了更多的理解。

汪世华常说:“练习健美也要讲究科学,千万不要凭着一身的蛮劲,那样只会在短时间里让肌肉隆起,可达不到健身的目的。”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天坚持定时锻炼,饭量虽然大却对饮食有所控制。现在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再操练一遍器材,对于他而言,年龄不是问题,健美的路还很长远。 

小脚柔力球队,“三寸金莲”玩转柔力球

/李建华

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有一支小脚柔力球队,由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村老人组成。9位成员中,有两名男性,分别是68岁和73岁;还有七名女性,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她们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73岁。

这些老人一接触到柔力球,就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在泸西县老体协和白水镇领导的支持下,20065月她们成立小脚柔力球队,开始练习柔力球。这些老人说:“只要对身体有好处,我们就应该打柔力球;我们能打好,年轻人就更应打好。”

柔力球是一项具有太极运动特点的球类体育项目。它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与现代球类运动技术融于一身,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年轻、身体素质好的人可做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年老、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可进行动作简单的基础套路的锻炼。它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可以在运动场进行竞技,多人或多队练习;也可在三五见方的地方进行个人锻炼。柔力球用品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经济实惠且不易损坏,价位多数人都能承受。长时间锻炼对一些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有明显辅助作用。这项运动刚柔相济、优美大方、有韵律感,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这正是柔力球的魅力所在。

在练习柔力球时,老人们经历了新鲜—太难—坚持—收获的过程。刚接触柔力球,大家都感觉好奇、新鲜,看年轻人打柔力球,一个球拍“抬”着个小球,摇摇摆摆,画画圈,很好玩,都争着练。可练不到两天就头昏眼花,上气不接下气,晚上全身就像散了架似的。年少时,辛亥革命的浪潮没有波及到她们闭塞的山区,她们都小小年龄都缠了足。小小的“三寸金莲”练习柔力球,难度可想而知,可她们硬是坚持下来。

在客厅、院子、路边、空地,都留下了她们苦练的脚印。一个个动作,千百次地反复。累了、晕了就休息一下,大家相互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终于成功了!柔力球规定套路第一套大家已能熟练掌握,一招一式,流畅自如。七位老奶奶虽是“三寸金莲”却身轻如燕,动作整齐、准确到位。

自从苦练柔力球,这些老人们不但技术精了,身体好了。76岁的赵左兰说:“练柔力球前,我全身都是病,经常找医生打针、吃药,自从练了柔力球后,医生都问我怎么好长时间不去打针、拿药了。”84岁的史保娣说:“练习了柔力球,原来腿疼的老毛病不见了,身体比以前更健康。现在一天不拿球拍就手痒、浑身不舒服。柔力球让我上了瘾、着了迷。”

泸西县白水镇小脚柔力球队以他们特殊的身姿、精湛的球技及惊人的毅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们从乡间走上荧屏,在自己的家门口接待了慕名而来的外国旅行团几十人。20075月,她们还专为在昆明举办的“2007年全国第一次柔力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进行了表演;她们精彩的表演先后多次在云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23频道播放。这些老人,让金色的夕阳在运动场上闪闪发光,让温馨的晚年在优美的舞动中熠熠生辉!

    吴氏八极拳之我见

/朱孔党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自1989年起先后学习了少林拳、查拳、拷子捶、少林名家杨秀山传授的老八极拳,实战技法,打斗技巧。于2002年夏天学习八极拳大师吴秀峰先生所创新的吴氏八极拳。

现在八极拳界内部有个约定成规的说法,把八极拳名师吴秀峰先生经过改革创新的八极拳称之为“新八极”或“软八极”,而把老八极视为正统,对新八极套路有过多的指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客观的。

有的人认为,老八极拳是少林古拳的一个分支,我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他们手臂都是直而不直,曲而不曲,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都有相似之处。在打法上,均讲究以快制慢,硬打硬上,以声催气,以气催力,少花法,重实战,从以上方面讲,八极拳脱胎于少林拳是说的过去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八极拳自开门立派至现在,也是遵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提高。

吴秀峰老先生,十八岁走出家门,游历名川大山,可见其思想活跃,不同于老一辈的八极拳家的墨守成规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小心谨慎。其本人,自幼好武,出生于武术世家,在外闯荡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武林异人、武术大家,笔者冒昧揣测,老先生天资聪慧,在同全国各地武术强手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吸取了一些优秀的技法、功法,移植到八极拳身上,为以后创编八极拳套路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老先生创编的八极拳,步型、步法适当的提高,身体稍前倾,容易做到头顶颈直、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收裆裹臀,气沉丹田,做到了身体无处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通俗地说,身如绷弓,无处不弹簧,此种随机待发的姿势发出劲力,相对于四平大马上体正直威力大大增强了许多。这向实战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举例来说,农夫在田野里拉犁,人推汽车,上体正直,步型过低,是用不上力的。至于,马步膝关节内收也是遵循了三角形稳定的科学原理。

关于软八极之说,那是外行人所看到的外观的放松、缓慢,没有高度的放松就没有高度的紧张,放松和紧张是为了更快、更狠地把力传送到对方身上,在接触对方时紧张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反作用力扭伤自己的肢体,打击到对方身体时,接触的肢体也是紧张的也是硬的,这就是所谓的刚从柔生,快从慢来,刚柔相济。好比炮弹出膛,接触目标爆炸是为了更准确地打击敌人。此为一理,何有软、硬八极之说,那种咬牙切齿,怒目皱眉的八极拳,从出拳开始就用力,恨不得一拳打死人,缺少力的转换、圆活,不易击中目标,只能加大消耗体力,增强表演效果而已。

吴秀峰在原有八极拳老架基础上,创编了八极拳二十四连手、十二抱形、扶手对打等十多个套路,首创了八极拳“六不输”、“六行合术”、“十六大步”、“十大劲别”、“八大手型”等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八极拳内容,技击风格更突出更明显,技术更贴近实战,增强了习练者的兴趣。至于套路多,好比一桌丰盛的大餐,我们围坐在一起,每人只取其喜欢吃的就能吃饱、吃好,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练八极拳也是此理,我们把喜欢的功法、技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习练,十之二三就完全可以掌握八极拳的内涵了。

综上所述,吴秀峰老先生所创八极拳是综合他一生在武林中所见所闻,是他一生武学修炼的结晶,使八极拳得以创新、发展、提高、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小区健身器,锻炼莫大意

 /陆涛

很多小区都有健身器材,可一些老年人却不知怎么使用,有些人就干脆按照自己的想法练,更多的人则是模仿别人。健身器材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得不到锻炼的效果,还很有可能伤及身体,千万忽视不得。
别盲目使用健身器材
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用得好是健身,用不恰当往往就会“伤身”,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掌握动作要领,量力而行。在健身前一定要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盲目健身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关节受损就得不偿失了。
不是所有的健身器械都适合老年人使用,比如蹬力器、健骑机和牵引器等,就要酌情使用。蹬器主要是用来锻炼腰部和下肢的力量,有的老人平时经常膝痛,上下楼梯觉得腿脚无力,想用蹬力器锻炼一下,增加腿部力量。然而这些老人本来髋关节的负重功能就不好,再用运动强度较大的蹬力器,很容易损伤伸膝肌群,反而加重原有病症,甚至患上髋骨软化症。
玩健身器材的几点提示
患有椎间盘突出症,别碰健骑机。其实这项运动很适合那些经常伏案、颈肌和腰肌都有劳损的人。但如病情已发展到椎间盘突出的话,千万不要使用这类器械,因为脊柱绝对经不起健骑机一拉一扯的“折腾”。
要玩牵引器,先试引体向上。上肢牵引器的作用类似于到医院接受牵引治疗,对拉伸肌肉、预防椎间盘突出是有好处的。但建议那些手力不够的老年人最好不要进行这项运动。最好先测试自己手力如何,可以把能否做引体向上作为标准,如果连一个引体向上都无法完成的老年人,最好还是选择别的拉伸运动。
太空漫步机,切忌摆动幅度过大。太空漫步机是最受欢迎的健身器材。因为很多人认为它容易玩、不怎么费力、甩来甩去很过瘾。但是,它很容易拉伤腰肌。有的老人喜欢双腿一起晃悠,这是很危险的,容易重心不稳,一旦失手摔下,容易摔伤后脑。因此,老年人在练“太空漫步”时,摆腿的幅度最好为45°左右,频率最好为每次3-4秒。
扭腰器,旋转幅度莫超180°。老年人在练习扭腰器时,要注意控制扭动的幅度,速度要慢,动作要轻柔,否则同样有拉伤腰肌的危险。医生建议扭动的幅度不要超过180°,频率应控制在3-4秒完成一次为宜。
滑跑机也是一种宜于老年人锻炼的器械,但是个别老人在玩此种器械时频率过快。以一个周期360度计算,一般的老年人在一秒钟内不要超过1.5-2个周期,而且不要用爆发力。
 
  跑步机一不当心就容易拉伤腰肌,尤其是没有掌握好摇摆幅度的时候。老年人肌肉老化,柔韧性差,活动幅度会受到限制,一旦双腿的摆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就容易拉伤脊柱附近的肌肉,或导致关节磨损加重。老年人操作跑步机时,最适宜的摆腿幅度为45°左右,最佳频率为3-4/次。
小区健身也要控制好度
老人使用健身器锻炼要注意掌握运动量,许多老人喜欢结伴边聊天边锻炼,在健身器上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一不留神就将有助于健身的有氧运动做成了剧烈的无氧运动,不但健身效果不好,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所以健身一定要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适可而止”很重要。通常来讲,老年人健身每天1-2次,每次30-40分钟,每周锻炼3-6次就可以了。进行器械锻炼前要热身5-l0分钟,先活动一下关节,或者慢跑。老年人健身最好选在下午4点到5点,这段时间内机体的状态最佳,灵敏度较高,体内有益健康的激素分泌较多,比如肾上腺素,而且锻炼后精神振奋,促进胃肠功能,有利于晚餐的消化和吸收。年纪较大的老年人锻炼时最好有家人陪伴,或和其他锻炼者结伴运动,互相照应。

                    朱志根,一个金牌教练背后的辛酸

                              /陈磊                              

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中国游泳队中“浙江军团”是一面旗帜,那么这面旗帜的旗手就是朱志根。从他麾下出来的运动员吴鹏、陈烨、杨雨、汪顺、邵依雯、孙杨等,每一个都是中国泳坛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

提起他,总是不可避免地提到如今“泳坛一哥”孙杨。20145月,孙杨和朱志根这对相伴了十年的师徒彻底分道扬镳,这对昔日师徒再也不能携手冲金。伦敦奥运会以后,他们的师徒矛盾,一直接连不断的见诸报端。他们分分合合的大戏持续上演,也让他们一直被世人揣测,原本低调的朱志根不得不开始从幕后走向大家的视线,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为一个教练的辛酸和不易。

 

不辞辛苦的工作狂人

孙杨是朱志根这些年最引人瞩目的学生,伦敦奥运会的辉煌战绩让这个年轻的大男孩,一跃成为接班姚明、刘翔的中国第一偶像。

鲜有人知道,伦敦奥运会上,当孙杨兴奋地在水中大声咆哮,当全世界都将焦点都对准他的时候,朱志根偷偷地躲在厕所控制不住地激动落泪,他的手上拿着止痛的冰敷包。他的淋巴瘤已经肿胀变大,连饭都无法下咽,而他却为了备战奥运会,三次推掉手术。

对于他来说,他的学生就是他的生命,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扑在了训练这些孩子身上。每天运动员在泳池里练习,他就在泳池旁边来回走动,一天下来差不多要走上10几公里,他的教学热情让年轻的教练都望尘莫及。可是却很少人发现,因为病情,他紧紧握住秒表的手,已经握不住筷子了……

运动员跟教练的关系都是亦师亦父。早在2003年,孙杨便成为朱志根的弟子。那一年,他才12岁,十几年来他们朝夕相处。带孙杨几年后,朱志根便不止一次地向人炫耀:“我手里有一个好苗子,身材超过了欧美选手,将来肯定是奥运冠军。不过我要从技术和体能抓起,急不得!”那时候的孙杨还只是个细高的大男孩,乖巧听话,眼神里常常流露出小鹿般的乖巧。

朱志根对孙杨几乎是倾尽了一个教练对运动员全部心思,他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后来被查出甲状腺结节,吃东西都很痛苦。2011年为了陪孙杨他们去昆明冬训,当时医生就建议他手术,但考虑到冬泳的重要性,朱志根拒绝了。后来为了孩子们能更快出成绩,他不辞辛苦带领弟子们去澳大利亚进行训练,在去之前,医生又一次建议他手术,因为不放心,他又一次拒绝了。

去澳大利亚的集训,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澳方教练是曾培养出哈克特的名帅丹尼斯,有许多先进的训练方法。为了掌握这些训练方法,53岁的朱志根开始学习英语,这个年龄学习英语难度可想而知。支撑他坚持的动力,就是他的孩子们。朱志根说:那边的教练带过奥运冠军,我还没带出来个奥运冠军,当然要虚心学习了。

学习也是不断否定和改进自己的过程,50多岁要否认以前的理念从头再来,痛苦可想而知。但朱志根却没有怨言:“肯定会不适应,但没办法。我当时只想着洋为中用,把外国运动员的先进技术用到中国运动员的训练上。虽然痛苦,但都是值得的。”

除了带队训练,朱志根简直是队员们的兼职保姆、司机、厨师、按摩……他事无巨细地照顾孙杨等人的饮食起居。大家吃住都在一起,澳方教练有时候会在早上5点多安排训练,他就早上4点多起来,给大家准备早餐。偶尔还给他们改善生活做红烧肉,他非常骄傲地说:我红烧肉做得不错,大家都挺爱吃的,特别香。他更是对孙杨的口味咸淡了如指掌,饮食都由他亲自动手。

可以说孙杨能有这么辉煌的战绩,与朱志根的付出是完全分不开的。十几年里,他带领着孙杨完成了从城运会冠军到省运会冠军,再到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冠军的所有蜕变。

 

大包大揽的“魔鬼”教练

孙杨曾经说过,朱教练是名副其实的魔鬼的教练。他是那种传统的中国家长式教练,认真、不苟言笑,认同“棍棒成才”。他对运动员十几年如父亲般毫无保留的付出,自然也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高,运动员不服从命令时,他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焦急。有“匿名知情人”爆料称朱志根在训练中经常打骂孙杨。这一点朱志根也从不讳言,“我是打过他,但是打伤没有,而且我打他都是有原因的。”

十几年来,朱志根对于孙杨来说就是家长,有时候惧怕,有时候也会在他面前撒撒娇。有一次有记者过来采访,孙杨有个动作没到位,朱志根就狠狠地批评了他。训练结束后,孙杨做着鬼脸说:“我们都怕朱教练的,他很严厉的,但也都是为了我们好。

生活上,朱志根也同样严格要求。即使是孙杨父母要来看他,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2011年上海世锦赛前,国家队在云南集训,孙杨母亲想让孙杨生日出来跟家人吃顿饭,也遭到了拒绝,最终只能托人送蛋糕进去。

在澳大利亚集训,大大咧咧的孙杨在大庭广众下直接把裹在身上的浴巾拿掉换起裤子,结果被一名外国女运动员看到并找到朱志根进行了投诉。朱志根向孙杨了解情况,连续问了两次“有没有这件事”,孙杨都表示“绝无此事”。在第二个“绝无此事”话音未落时,朱志根的巴掌已经落在了孙杨的脸上,当时的孙杨并没有过多的反抗,但事后,孙杨的母亲杨明给浙江院的领导打了电话,痛斥朱志根不尊重孙杨,严重侵害了他的自尊心。 

中国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多数情况下,教练和运动员之间会亲密无间、情同父子。运动员从十几岁开始封闭式训练,所有的一切都由教练大包大揽,除了游泳和体能训练,他们没有受到更多知识和价值观的教育,不用承担任何事,也不用思考任何事。一直被呵护的弟子只觉得教练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的。

十年来,少年孙杨已经成长为世界泳坛自由泳领域统治级的巨星,而他不断发酵的青春和自我意识,也使得他不再是那个寸步不离地跟在朱志根身后、一脸懵懂的乖巧少年。 伦敦奥运会后,孙杨的各种负面新闻纷至沓来,给媒体、泳迷黑脸,抢媒体相机,与空姐谈恋爱,和教练冲突,决裂,一幕幕都像是娱乐圈明星的狗血剧一样。

 

昔日师徒形同陌路

201321,这对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形影不离、患难与共的师徒第一次公开闹掰。此前,已有传闻说两人关系僵化,而这一天,当记者们致电朱志根试图得到一点回应时,朱志根没绕任何弯子,直言道:“我确实很累,孙杨已经没有心思训练了,可能我的要求太严。”    在此之前的近40天时间内,孙杨都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因为,他正在热恋。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孙杨他主动曝光了自己的恋情。女主角是一名大他六岁的空姐,她也高调地浮出水面、在微博上频频发表肉麻的情诗,还和孙杨粉丝展开了网络对战。不仅如此,孙杨多次借故缺席训练,电话不接,不汇报行踪,朱志根都是从媒体上才知道孙杨恋爱了、上了什么电视台的跨年春晚……朱志根在一次集训中严厉地告诫他:“作为奥运冠军你要起表率作用,有什么事情要请假。”而年少气盛的孙杨并不服气,转身走了。

两天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布了对孙杨的处罚决定:第一,作出深刻的检查,视检查结果作出进一步处理意见;第二,对他提出通报批评,扣发一个月的训练津贴;第三,暂停一切社会商业活动,包括个人代言。

34,孙杨主动道歉。浙江体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孙杨师徒双双现身,两人在频繁闪烁的闪光灯中拥抱了对方,十几年师徒想起前情往事后,没说两句就哭了。和解是真诚的,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时的感情冲动后,仍然还会有许多的摩擦。

4月中旬,孙杨和朱志根再一次爆发冲突,这一次,甚至动了手。事情的起因是孙杨的某赞助商的公司代表进入游泳馆打断了孙杨的训练,朱志根责令其离开,两人发生了口角,朱志根挥起手中的秒表朝打了过去。此时,泳池中的孙杨选择了站在赞助商的一方,并对朱志根进行了言语还击,恼羞成怒的朱志根同样拿秒表带抽了孙杨,孙杨则以泼水回击。场面就这样一步步地升级,直到有人报警叫来了警察。

就这样事态进入了几乎不可挽回的局面,朱志根为了惩罚这个年少轻狂的学生,下意识地冷落了他,在教学的时候再也没有把孙杨放在主要位置。朱志根像一个沉默的父亲一样,在等他的孩子来诚恳地道歉。而羽翼渐丰的孙杨不满自己在训练中被冷落,正式向浙江体院提出了更换教练的申请,并彻底脱离朱志根开始单独训练。

面对媒体时,朱志根的表现一直很无奈,“我不是不想继续带他”。寥寥几个字,透着万般无奈。他并非没有惦记着10年的师徒情分,这些年他对孙杨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力气,三次推迟做手术的时间,如此卖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打造“中国太阳”,改写中国游泳历史。

可事情终究是发展到让人遗憾的地步,20145月这段相伴十多年的师徒终于解散。

 

成功教练背后的辛酸

中国式举国体制训练的模式,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其实像朱志根一样的魔鬼教练比比皆是。这场纠结的分手大戏持续上演了一年半,昔日师徒形同陌路,朱志根也心力交瘁。他的运动员经常在训练场外看见他一个人,默默地抓起一把药塞进嘴里。他说,“我的病从不对外讲,在训练场上,我觉得要精神饱满。队员能够练好,就是我的快乐。”

回顾与孙杨的合作,他表示两人之间并无冲突,他是真心对每一个队员,相信他带过的弟子们过些年都能领悟。

这两年,朱志根经历了很多事,对于那些批评和质疑,他很淡然,“我没做错什么,问心无愧,在这个岗位上,我一直用生命在付出。”妻子不知道多少次劝过他,“你这是何苦呢,干脆提前退休得了。”可他却始终放不下他的孩子们,“我手下这些孩子们,眼看就要成才了,要是我不干了,他们就毁了。”

如今朱志根的队伍里已经没有了孙杨,现在实力强劲者,莫过于汪顺、邵依雯等年龄较小的队员。2014年度“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朱志根当选2014“浙江骄傲年度人物”。台下,他的弟子们用力喊出:“朱导,您辛苦了。”场面让人不禁眼眶泛红。随后他们上台与父亲般的教练拥抱,献上花环。“我不会说话,不懂表达,只要孩子们出成绩了,我就没有遗憾了。”朱志根动容地说。

如今,朱志根已经奋斗了34年,他表示未来的确要好好做一个“维修”,检查一下身体,这些年因为带队伍,都耽误了。谈到自己的执教生涯,朱志根表示,他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做好了该做的,有些事情有点委屈,过去发生的那些,大家以后会明白。”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