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金秋老体2015年第8期


不可忽视的肌肉锻炼

 /叶城

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又不想塑造形体,所以没必要锻炼肌肉,事实却并非如此。老年人之所以动作迟缓、易摔倒,在很大程度上和肌肉量下降,肌肉力量不足有关,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

★怎样测试肌肉是否有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肌肉量是否减少了呢?有两个简单的方法:

1.上楼梯测试法:在40-45秒内连续登40个台阶,然后停下来感觉一下。如果感觉很轻松,表示您的肌肉耐力还算不错;如果感觉很吃力,则说明您的肌肉耐力较差。

2.腹部肌肉测试法:仰卧在床上,膝盖弯曲成90度,请人帮忙按住双脚,然后做标准的仰卧起坐动作。看看自己在30秒内能够做多少个,次数越多说明您的肌肉耐力越好,反之则较差。

★合理锻炼增加肌肉力量

老年人增加肌肉量当然不是为了外观,而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可以增加骨密度,并有利于关节,还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代谢有益。所以老年人要加强力量训练,只有运动才是储存肌肉的最佳方法。

不过老年人也不能完全以年轻人的方式进行锻炼,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身体负担小又相对轻松一点的简单方法做起。可以每天进行1-3次、每次10分钟以上的轻度运动,也可以是每天至少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在运动时,可将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结合起来,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加快呼吸心跳,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与平衡性。其中又以游泳为最佳,是保证肌肉年轻化的最好方式。

在力量练习上,男性可以多做推举杠铃、背着杠铃下蹲的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腿部和腰腹肌肉,还可平躺举杠铃锻炼臂部肌肉。而女性则适合用小重量哑铃做推举、转体等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坚持锻炼的同时,还要辅以合理饮食,有规律地摄取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这样对锻炼效果能起到促进作用,达到理想效果。

蹇德森,把陀螺打进《星光大道》

               /知根

打陀螺,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赛德森与陀螺的缘分要从他孩童时开始说起,他说:“从小爱玩陀螺,到如今痴迷陀螺,这辈子算是和陀螺结缘了”。当看到陀螺飞快旋转,70岁的蹇德森老人认为,这是一种享受。不仅自己喜爱,老人还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武汉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将陀螺打进了央视《星光大道》。

与陀螺有不解之缘

蹇德森住在武汉江岸区光荣坊,不仅玩陀螺玩得绝,七年时间里,还收藏了478个陀螺,是武汉市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陀螺之家”,可以看到满屋子的陀螺。书柜上、电脑桌旁陀螺一字排开,木的,铁的,让人眼花缭乱,最大的重达138斤,最小的只有几两。

谈到陀螺,蹇德森有说不完的话。这些陀螺大多数都是木头做的,他说:他名字里有个“森”,所以他对木制的陀螺特别偏爱。真正爱上陀螺是2006年的一天,他在汉口江滩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冒雨玩陀螺,旋转的陀螺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他跟着玩了半天,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小时候,那感觉好极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看到好的木头,他就想着法子把它变成陀螺。

老伴说他对陀螺“着了魔!”每天他一回家,就会躲进书房里摆弄,擦、刻,一天都可以不出房间。就连睡觉的枕头心都是制作陀螺多余的木屑做的。从来不爱做家务的他,怕外人把他的陀螺弄坏,竟然主动承担打扫书房的任务。

“这些陀螺,每个都有故事,个个都是精品。”蹇德森说。那些制作陀螺的木材都是他亲自或托朋友从武汉各大木材市场、外地以及国外淘回来的。有印度紫檀木,海南黄花梨木,缅甸的花梨,老挝的红酸枝、绿檀等。而每个陀螺从找材料,到寻找师傅定制样式,他都亲力亲为。

蹇德森说,在众多的陀螺中,他最偏爱的还是那个曾耗时两年、四次去海南寻木而成的黄花梨陀螺。5斤重的黄花梨来之不易,去皮成形后,制作成1.8斤重的陀螺。“你看,这木纹千变万化。”对这个陀螺,蹇德森爱不释手。陀螺上木纹有的像猫眼,有的像云彩,让他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欲建民间陀螺博物馆

蹇德森收藏陀螺是圈内人尽皆知的事。三眼桥陀螺定制师傅余先生说,去年底蹇德森曾在他这里一次性定制了100个陀螺,“他是名副其实的陀螺迷。”余先生说,在他这里做陀螺的人很多,最疯狂的就是蹇德森。蹇德森说,那次100个陀螺的大定制,是当时他一位朋友从国外给他带回来很多上好的紫檀木,看到这些木材,他很兴奋,第二天立即让师傅帮忙打造。

“木材得来不易。”蹇德森兴奋地说,俗话说,“十檀九空”,陀螺对于木头的要求很高,空了不实根本没有用。而紫檀有香味,木纹也是暗中带着红,这也让他对紫檀陀螺情有独钟。每次擦拭,闻到阵阵香味,都会让他回忆万千,他家最重的紫檀陀螺有13斤。

七年来,通过蹇德森的不断努力,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武汉市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并在201311月,他和其他15名成员,赴央视《星光大道》上表演鞭陀,闻名全国。

“玩鞭还能治病。”蹇德森说,2003年时,他眼睛复视,看什么都是双影,戴着眼镜也必须拄拐杖。去年他突然发现不戴眼镜也可以看清前方的物品。“这一切都归功于鞭陀,玩赏、收藏又健身,真是一举三得。”

蹇德森说,除了希望和朋友一起切磋鞭陀的技艺外,他更希望传承陀螺文化,办一个私人“陀螺博物馆”,甚至发展成“中华陀螺艺术馆”。与爱好陀螺的人一起,将中国历史悠久的陀螺文化发扬下去,为打造武汉“博物馆之城”添砖加瓦。

                    篮球菜鸟的入门训练

/黄敦

打篮球是我从小就热爱的一项运动,但却阴差阳错,一直没有机会好好“操练”。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直到六十岁了才加入本地的老年篮球协会,自己都感觉有些滥竽充数了,刚参加协会时都不太敢说话,生怕被人看出自己年龄一大把了还是“篮球菜鸟”。幸好同队的队友李大是个天生热络的大嘴巴,他告诉我,他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篮球比赛,觉得很有激情,现在退休了没事干,又想锻炼身体,才来打篮球的。听他一说,我心里顿感轻松:好歹自己比李大有基础,作为业余爱好者,我年轻时还真上场打过一些小比赛呢。

混熟了,知道我们这帮老年篮球迷,并不个个都是“篮球精英”,相反,李大和我这种“篮球粉丝”的更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入门训练,我深深地觉得,篮球是对抗性运动,打球时要攻防结合,球场的局势随时都在变,反应要快,腿脚得跟得上,脑、眼、腿等身体各部位要协调配合,尤其大脑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灵敏状态,这对预防老年痴呆有很好的效果。

要打好篮球基本技巧必不可少,有志于练习篮球的老年朋友可以看看我的心得体会,这可是我用了两个月时间,身上留下不少淤青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啊。

运球时重心要低且要平稳,运球高度应该在腰以下,用眼的余光看着球,防止球砸到脚上。要熟练掌握两手交叉运球,掌心向下拍球,不要反翻手腕。良好运球技巧应该让球像“黏”在身上一样,是它跟着你,而不是你去追球。为了尽快掌握运球技巧,大家可以像我一样,多用竹竿当人进行过人运球练习。

变向运球是过人常用的技巧,也是运球的实用技巧。即运球时迅速改变方向,让对手猝不及防,有的甚至能晃倒对方,这样就能轻松过人了。进行变向运球要压低身体,提高运球速度,我的诀窍是尽量找朋友进行实战练习。

再说传球。传球时要双手放在胸口前,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外持球,手腕后屈,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者一前一后成弓步,重心要稳,眼睛平视前方(最好学会眼观六路)。

说了传球后,咱们说说大家都很关心的投篮。 投篮前要摆正姿势,持球时右手为主,左手为辅(习惯用左手人相反)。右手手掌托好球,五指自然分开。左手稍微用力放在篮球侧面,保证篮球平稳。上身摆正,不要耸肩,双脚自然落地,两脚间的距离与肩同宽。上篮之前,要把身体重心压低,运球不要超过腰部,身体要稳当,上身摆正。跑动中身体尽量前倾一些,不要翻腕。到了第三步跳起时,手腕自然地把球拨出,尽量柔和一些,让篮球有回旋的余地。这样投篮命中率比较高。很多初学者在进行最后一步投篮时往往功败垂成,或者用力过猛,球砸板飞走,或者力量不足,投球后刚蹭到篮网甚至三不沾。三步上篮的基础是练好投篮基本功,尤其是篮下投篮。投球时手劲要使用均匀,轻柔一些最好,手腕要灵活。

当然,投球时还要注意右手向前推送球的力度和球的运行弧度。一般右手投篮的球员,力度要根据你所处位置离篮筐的远近而定,投球时,手掌要拨一下球,让篮球在空中有些回旋,这样命中率比较高,投出球后右手手臂要伸直。球的运行弧度要尽量高一些,这样可以提高命中率。

当然,咱们老年人打篮球不能同年轻人相比,一定要循序渐进,开始的几分钟要进行适应性运动,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千万别运动过度。在这里我也特别提醒,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年朋友最好不要涉足篮球,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

                   李和生,耄耋老人的太极拳之路 

                               /龚建新

    在北京龙潭湖公园“龙字碑林”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教授太极拳。他动作轻柔、拳姿优美,颇有一种清风淡定、气定神闲的优雅。《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玄妙景象,在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老人名叫李和生,他教授的太极拳是杨健侯老前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文武兼修出真功    

    李和生出生于1926年,今年整整89岁。他说“我一生别无所好,唯独爱好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一生就想探求它的真谛。” 

    说起这一生和武术结缘,李和生感慨万千:“我这一生经历了三个老师的传授,还向许多拳友和武术界的老前辈请教过,终于对太极拳的内功有了些体会。”李和生的启蒙老师是形意拳名家唐凤亭。1946年,弱冠之年的李和生为了强身健体,开始学习武术。他拜北京大兴县武术社社长唐凤亭为师,学习形意拳。唐凤亭是当时河北著名的“李氏三杰”的弟子。跟唐老师学习七年,李和生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1953年李和生又跟北京吴式太极拳传人王培生学习。从此,他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轻柔缓慢、绵里藏针的内家功夫。1976年,他结识了北京杨式太极拳传人朱怀元,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在朱怀元的指导下,李和生开始步入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殿堂。 

    “那时,我对太极拳真是太痴迷了,不仅跟朱老师学,还跟高占奎师叔学,还接触了许多太极拳名家,比如杨禹庭、吴图南、马岳梁、汪永泉等等,在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太极拳内功的玄妙。”说起太极拳内功,老人的眼睛放出了光芒。 

   

     上下求索六十载    

    “太极拳为什么能够四两拨千斤?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耄耋能御众’到底是真是假?这是我从一开始接触太极拳就在探索的问题。” 

    李和生说起他当年向北京吴式太极拳名家杨禹庭、求教的事情。“那时,杨老师有九十多岁了。他对我说:‘你按一下我试试看。’我一按他,就感觉到一股吸力吸引着我,我的双脚不自觉地就起来了。这就是太极拳内功。” 

  可是内功是什么呢?它是如何练出来的?他发现,练习太极拳的人虽然很多,可是真正有内功的人却很少;有内功的老师也大多不会把自己的内功传授给别人。“像杨禹庭老师,说起太极拳内功的锻炼方法,就说了两个字‘放松’。可是这只是个锻炼的原则,具体如何做呢?却没有讲。” 

   1976年,李和生认识了朱怀元和汪永泉。当时,他已经练习形意拳和太极拳30年,有了一定的功力,可是对武术的内功还没有体会。和朱怀元学拳后他开始对武术的内功有了体会。 

   “有内功的人,出手动作小,但一下子就把你的腰给控制住了,把你的神经给控制住了,让你抵抗不了。这就是太极拳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原因。”李和生说起了和朱怀元学拳的经历,“朱老师让我用意念支配动作,操练太极拳的单式,还传授了一些练习腰胯的方法。高占奎传授了我一个口诀:尾间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通过这些练习,李和生体会出内功就是阴和阳的高度协调。经过七八年的修炼,有一天,李和生突然感到意念能够支配动作了,只要意念一动,劲力马上就能够到手上。 

    朱怀元说:“对了,就这样练下去。” 

    这时,李和生已经退休了。退休后的李和生仍闲不住,每天到龙潭湖公园向人们传授太极拳,还常常出国访问,向国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传授太极拳内功的修炼方法。  

益寿延年不老春    

    对当前群众练习太极拳的状况,李和生充满担忧:“现在的许多人都不知道练习太极拳要练内功,也不知道如何练内功。许多人练一辈子拳,也没有摸到内功的门径。没有内功,就是体操,不仅练不出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 

    李和生介绍道:练拳就是练腰,腰和肾密切相连,练腰就是强肾,强肾就能固本。一般的运动锻炼,都是加强心肺功能,对肾的训练却很难做到。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心得靠肾水滋润,肺也得靠肾——肺主呼吸,肾主纳气。所以,练习太极拳,在学好架子后,就要学会用腰打拳。这时,四肢的动作很小,都是腰在带着动。这样能够对肾起到保健按摩作用。 

    李和生认为,太极拳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健康长寿。通过几十年的练功,他体会到太极拳的健身作用非常大。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年过八旬,却不见半点老态,每天步履轻捷地奔波在练功场上,还能和年轻人推手较技。他说:“我受益于太极拳,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也想毫无保留地把太极拳传播出去。我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对中国传统医学比较了解。太极拳是古代人创造的,不是谁的个人财产。太极拳和传统医学相结合,更能够造福人类。” 

 

俗话说“锻炼好,八十不服老;锻炼差,四十长白发。”尽管运动并不能使人返老还童,但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人的衰老速度。那究竟怎样的运动能让人留住青春的脚步呢?

六种运动预防衰老

/汪画

深蹲要注意要领

研究表明,适当做一些下蹲动作对于健康十分有益,不过老年女性在做深蹲练习时,需要将两脚分开,略微宽于臀部。因为做下蹲运动时,较低的重心会加重膝关节的负荷,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程度。而这个小小的改进动作可以让膝关节承受的力量变小,减少膝关节受损的可能性。而男性因为髋关节的结构与女性不同,所以他们在做深蹲练习时,脚趾应该朝向身体的正前方。

力量训练改变老龄化基因

很多人认为力量练习是年轻人的事情,与老年人无关。其实,适当的力量训练对于减缓骨质流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该选择轻量级、安全的力量训练方式,比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受伤。

健身也要多用脑

运动是健脑的最佳方式之一,不仅能提高记忆力,还能有效预防脑部疾病。像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这些小球运动,能够很好地提高老年人的思维反应力;而像跳交际舞或者伦巴舞,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跆拳道和韵律踏板操等,则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身体的应变能力。

适当的跳跃动作

研究表明,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老年人在一年后可使骨密度增加。这是因为做跳跃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能刺激骨膜,促进骨细胞生长。此外,跳跃运动还可以提高骨的弹性和韧性,推迟骨细胞的老化过程,尤其对髋部骨细胞有很好的刺激作用。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在做跳跃练习时要用前脚掌着地,不要用脚后跟着地,避免对膝关节形成太大压力。跳跃的时候也需量力而行,以免摔倒。

四肢交叉让左右脑相互对话

将双腿和双臂呈交叉状态放于身体中线上的动作,可以令人的左右大脑之间沟通频繁,并增进彼此间的神经连接关系。

散步时带个计步器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跑步的运动量大,登山对关节损伤严重,散步才最适合。不过散步贵在坚持,建议老年人不妨在散步时随身带个计步器,每天可预先给自己定个目标,或者分阶段设定要完成的步数,激励自己坚持完成。计步器就像一个教练,帮助您了解自己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效率,对运动效果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门球场上的铁杆球员

                            /温芸

每天早晨,江苏宜兴市茶东贝马圩公园门球场上早已是人影晃动,随着球杆起落,门球穿梭如飞。在这里,常年可见一支训练有素的门球队——教师进修门球队,这只是队伍大多是退休的老师们。其中有三位老先生已经八十有余,都是驰骋在球场上的铁杆球员。

臧老先生是这只门球队的第一任队长,去年重阳节,学校还为他庆贺了80寿辰。前些年,臧老感到身体不适,去市人民医院检查,确诊患了肝癌,医生建议他赴上海做进一步检查。可全市迎“七一”门球大赛开赛在即,身为队长的他为稳定“军心”,硬是向全队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照常带队训练,直至赛事结束,他才依依不舍离开球队赴上海医院复查。近几年来,他前后接受了几次大手术,但他都以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以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一次又一次地与病魔搏斗,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在家治病休养的期间,仍然常到球队参加正规训练。虽然有时力不从心,但准确的一传一击,仍见当年功底。他将打门球看作是强身健体、战胜疾病的最佳运动。

自称八旬老园丁的史老先生,住在茶西新村,家离球场很近,他总是第一个来到球场上练球。史老擅长书法,手中的球杆就像他用惯的毛笔一样,挥洒自如。优美的击球动作常常赢得同伴的喝彩。数年前,他也患了绝症,住院动了手术,健康大不如前。然而,他关心球队的热情不减当年,一有机会,便来到球场和队员合练。虽然动作不如原先娴熟,反应不如原先灵活,但挥杆击球仍一丝不苟。

这些年,臧老、史老两位老人因受疾病困扰,正逐渐淡出球队外,只是偶尔打两场。如今球场上年龄最大的就是84岁的王老先生,他精神矍铄,依然是进修队不可或缺的主力队员。在宜兴市第四届老年运动会暨门球赛冠亚军决赛中,正是依靠神勇王老的一杆好球,给了对方致命一击,从而反败为胜,将教师进修学校门球队推上冠军宝座。

最近,进修队应其他门球队邀请参加联谊活动。赛后,王老先生站在浩瀚的太湖之滨,迎着拂面春风,笑逐颜开,他意味深长地说:“门球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老年生活,我们几个老哥们一天不见都特别想念,门球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还赶走了疾病和烦恼,真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来。

                   心怀妙趣打太极

                              /之间

我学习太极至今二十个年头了,有一些拙见,觉得很多拳友都没有注意到,于是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打好太极拳,除了要求练拳者手法、身法、眼法、步法正确,动作规范准确以外,还要求“心怀妙趣”,而这一点,往往是一般太极拳爱好者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有些练太极拳的朋友,学拳很认真,在动作上无论造型、手足的高低、方位角度都扣得很细,独立平衡动作也很稳定,但一上场比赛或是表演,就只顾一心记动作,使人看了感觉没有味道,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究其原因,是“心无妙趣”。
 
  有一本书,书名是《陈氏太极拳图说》,被武术界誉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的作者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鑫,他是主张打拳要心怀妙趣的。他说:“心无妙趣,打拳也打不出好景致来。”
什么是“妙趣”呢?“妙”,是美妙、神妙、奥妙。“趣”是旨趣、意味和乐趣。心怀妙趣,就是要求练拳者在练拳的过程中,表现出精、气、神来。用陈鑫的话来说,就是要“天机活泼”,“极有情致”,要“生龙活虎”,不能“如木偶人一般”,“死蛇塌地”。要表现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弹柳花骄”,“山明水秀”。即所谓“打得天花乱坠”是也。拳打到这个程度,才能使观众不至于会感到没有味道,才会产生“令观者眼欲快睹,口中乐道,心中愿学”的效果。
那么,“妙趣”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心怀妙趣”呢?我个人从十多年教学经验中得出的体会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求:
第一。从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上去追求。
太极拳是武术,这是太极拳的本质。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攻防的技击性。在学会和熟练掌握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人们常说,练拳要“无人当有人”,就是说,在个人练拳时,也要设想这是在与人交手,要从中不断体会其攻与防、打和化的技巧与方法,从中感悟练武的乐趣。
第二,从太极拳的仿生动作中去体会。
老前辈们关于太极拳的著作中,有着大量生动地模仿一些动物动作的名称,仅太极拳动作名称中就有“白鹤”、“野马”、“青龙”、“饿虎”、“更鸡”等等。拳势动作取上这些名称,不但便于教学,容易记住动作,也便于我们从中揣摩“妙趣”。陈鑫在《图说》一书中,用了大量的歌诀、俚语,其中就有许多有关于仿生的比喻。举《初收》的四言俚语为例,他就用了猫扑鼠、虎呸人、狮搏象等比喻。这些比喻不但形象地教会我们打拳,更可以从这些动物捕食的动作中窥探它们的心理活动,如猫的灵、虎的猛,而狮搏象,更是提示我们,在面临比自己庞大的大象、狮子该具有何等的胆识和不畏强敌的“亮剑精神”。
第三,从一些动作的取名中,品味其对练拳者的直接要求。
如“抱头推山”,要有推动山岳的气势和沉稳。“高探马”,可以体会试探高大烈马的警觉心态,“捣碓”要求有上下一体的沉雄。“戏珠”强调细腻灵巧。此外,“拨草寻蛇”的机警,“擎天”的气势,骑驴和骑鲸的不同特点等等,这些比喻无论在用意方法、着力重点、方向角度、动力程度、情绪表现等方面,都给我们在练拳时琢磨“妙趣”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打太极拳讲究内外俱练,所谓的“内外兼修”,不能只讲内意运行,不讲外神显现,打拳时内意贯注在动作上,叫“以意行气”,这种内意运动又必须有外部的显现,叫“神气鼓荡”。他们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一刻也不能分离的,我们强调“心怀妙趣”,正是为了加强这内外俱练的强化剂,这是我们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为了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而应该认真修炼的课题。

            杜光久,追风筝的“老小孩”

                             /王联营

10年前,他走路总是驼着背,踱着碎步,腿摇晃得厉害,看起来身体很不好。你看他现在走路变得昂首挺胸了!”谈起杜光久的改变,他的朋友如此感叹。这10年间,杜光久就做了一件事——放风筝!

放风筝“治”好颈椎病

“哎呀,他老人家很厉害,90岁了还天天放风筝。”在广西桂林甲天下广场,风筝爱好者都很敬仰杜光久。

笔者在桂林甲天下广场见到戴着墨镜、帽子,正放风筝的杜光久。他边放风筝边跟笔者聊起了他的改变。杜光久年轻时曾落下颈椎病,症状严重时颈部僵硬,整个脊椎疼痛难忍。2003年,杜光久开始每天早上放风筝,每次坚持放两个小时。没想到放风筝真的给他的身体带来了改变。颈椎病的症状明显缓解很多,现在基本不疼痛了。

活到老 学到老

杜光久80岁时加入到桂林市风筝协会,他也是协会中年纪最大的成员。

刚进入协会时,杜光久像一名学生一样向“前辈”讨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越来越迷上了放风筝。

自从迷上风筝,杜光久书房的桌子上就摆满了竹篾、薄纸、绸布、糨糊、剪刀等,他制作起风筝来一丝不苟,扎架子、糊纸面、绘图案等步骤中规中矩。他做的风筝形状各异、栩栩如生,家里挂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嬉戏的彩蝶、威风的雄鹰、轻盈的燕子……

杜光久每次出门放风筝至少要带上三到五个不同类别的风筝,根据风力挑选最适合放飞的。他自豪地说:“虽然放风筝只有拉线、放线、压线几个基本动作,看似简单,其实里边学问很大呢!同样一个风筝,遇到会放风筝的人,它可以自由地在蓝天翱翔,如果遇到不会放风筝的人,风筝即使上了天,也免不了要栽跟头。”杜光久在公园里放风筝时一会儿来回奔走,一会儿收线放线,一会儿仰起身子,一会儿俯下身躯,他的风筝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他的心也随着风筝飞翔。

杜光久这些年边学边放,积累了许多经验,他说:放风筝时需要动用手、腕、肘、臂、腰、腿等各个部位。从引飞风筝开始,人体各部位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风力十足的时候,拿起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跑,直到感觉风筝线有拉力、风筝向上爬升时,再停下来慢慢放线。当风力不够时,快速向后收线。若风筝有下降的趋势,必须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到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下坠。风筝飞翔稳定时,可把风筝线系在树干或物体上,任其飘浮。而在风向及风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则必须随手操纵。当风力突然转强,风筝摇摆而倾斜度过大时,将有翻转栽落的危险,这时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迅速放线,二是迅速向前奔跑数步。

杜光久最后笑呵呵地说:“刚开始放风筝时,只能慢慢挪动,只要保证风筝不掉下来就可以了,后来可以做一些跨度比较大的运动了。这个运动不太累,比较适合我们老年人,而且我们大家相互鼓励,互相帮助,我觉得很开心,我会一直放下去的!”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