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一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


杨世银用毕生精力践行“永远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的人生诺言。这位党的十大代表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无数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不吃皇粮当农民

在传统的世俗观念里,当干部比当农民好。然而杨世银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吃皇粮当农民。杨世银,出生于19442月,紫阳县洞河镇香炉村人。小学三年级学历,当过放牛娃,小时候家庭很贫困。196412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杨世银光荣入伍,在新疆军区独立师服役五年,期间加人中国共产党,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杨世银当兵不到半年,父亲患疾病在县医院去世,家里没人料理后事,红光大队党支部立即组织劳力连夜将他父亲抬回家,集体征用一副寿方安葬老人。葬父之恩,杨世银铭记在心。

1969年退伍后,组织上通知杨世银到洞河粮管所报到上班,红光大队却要求他回大队工作。是回乡当农民,还是吃皇粮当干部?杨世银回想起乡亲们的葬父之恩,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乡当农民,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然而,已把他列入粮管所主任培养对象的洞河区委坚决不放人。县上几个部门直接到洞河来“抢人”,杨世银被安排到洞河派出所工作。尽管遇到一些小插曲,但红光大队的要求和他个人的愿望一直没有动摇。关键时刻,得益于在红光大队蹲点的县武装部政委贺世民,贺政委对杨世银这种不吃皇粮当农民的精神大加赞赏。在他的协调下,杨世银如愿以偿回到家乡担任红光大队副支书,并兼任大队会计。此后,在中共紫阳县委的支持下,杨世银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大展宏图,带领全村群众自力更生,改造河山,红光大队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国家交售公购粮12万斤。1973年,杨世银当选为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时代楷模和茶乡紫阳的骄傲。

党叫干啥就干啥

杨世银出身农民家庭,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工作中的杨世银不仅具有山区农民的憨厚豁达,而且大局观念强,思维敏捷,治学严谨,能文能武,能上能下。在他的从政理念中,领导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共产党员从来就没有“做官当老爷”的资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世银经常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在农忙季节“抢晴天、战雨天,打起灯笼火把来会战”,在担任支书时即使到区公所开会,也要扛一麻袋粮食到粮管所交公粮。他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大队副支书、大队支书、县委副书记,当过陕西省贫协常委;在担任县委副书记之后,他主动到西河公社兼任书记,然后以县委副书记的身份在此蹲点,两年后兼任双河区革委会主任、双河区委书记。1981年,担任县交通局副局长、公路管理站站长。198410月,调回洞河区公所,先后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96年,调回紫阳县委农工部当主任科员,直至退休。工作上从不挑肥拣瘦,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生活中的杨世银是个性情中人,忠厚、诚实、坦荡,憨厚中隐藏着一颗文雅、质朴的心。他能喝酒,好读书,爱作诗,善于写文章,退休后出版回忆录《巴山红叶》,主编《襄渝往事》。在党的九十华诞来临之际,杨世银欣然写下:“九十华诞普天庆,万方乐奏歌升平。歌唱马列指航向,歌唱先烈定乾坤”的诗句,紫阳茶文化研究学者栾成珠撰文盛赞杨世银的“饮者”风范。

老党员杨世银蔼可亲,他的人生经历普通而奇特,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几十年从政生涯,杨世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年紫阳县委报送杨世银当选党的十大代表的典型材料标题是《好干部能上能下,党叫干啥就干啥》,从那时起,他就把这两句话当成了一生的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永远跟党走。陕西省杂文协会副会长李大斌在《巴山红叶》的序言中称赞道:杨世银“是红叶,更是金子”。

清风正气映丹心

1996年,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杨世银调回县委农工部当主任科员,虽然他在基层担任多年主要领导,但调回县城连一套商品房也买不起。他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四口之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加之妻子老弱多病,女儿杨国兰幼时右脚严重烧伤,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并急需做手术。面对一连串困难,杨世银觉得压力很大,急得六神无主,憔悴而消沉。然而,党组织并没有忘记这位清正廉洁的时代楷模,时任紫阳县委书记的许恢佩得知杨世银的困难后,在繁忙的工作中专程约见了他,许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杨世银说:“你是一个只为解放全人类,没有解放自己的老党员,组织上是会照顾你的”,并赠送杨世银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一首诗:“树色清清,心境清清,人生难得两清明——时节清明,政治清明”,对杨世银的清廉之风和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时隔不久,杨世银的住房问题妥善解决,天穿漏雨的公租房修缮妥当,重新安装了自来水,女儿杨国兰的手术在副省长王寿森的关怀下迅速落实到位。十几年来,党组织对杨世银这位贫困党员家庭关照有加,县委领导多次上门看望、慰问。他在《当代陕西》发表了《党的恩情暖我心》的文章,铭记着党组织对他关怀照顾的点滴之恩。

20217月,杨世银在病重期间,对他的丧事简办立下了不收礼、不送花圈、不设灵堂、不立碑、不穿寿衣、不放食物、不演殓、不祭七的“八不准”的遗嘱,自编一副挽联:“清风雅静入泥土为安,淡泊明志游世界极乐”。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系原紫阳县科协主席、现紫阳县老体协常务副主席)

 

向连才简介

向连才,生于19624月,紫阳县瓦庙镇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紫阳县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茶乡》,曾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和其他文章,多篇散文被国家正式出版物收录,参与《巴山红叶》《襄渝往事》《紫阳茶人》《紫阳扶贫纪事》《紫阳县人大志》《紫阳县老体协志》等十多种书籍的策划、编辑和撰稿,主编《醉饮汉江》《茶歌紫阳》《我的中国梦》《科普耀茶乡》等图书及科普系列丛书,现任紫阳县老年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